预告:气候变化与湿地碳汇
时间:2023年5月9日10:00-11:30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勤园23-406报告厅/腾讯会议号:391 434 547
主讲人:陈克林 研究员
报告简介:
气候变化将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热浪和不可预测的降雨分布,所有这些都可能威胁人类自身生存。随着越来越多温室气体由土壤被释放至大气中,导致全球变暖,上述影响会进一步加剧。科学家能测量出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科罗拉多河的流量增加了6倍。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这将淹没许多印度尼西亚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以及迈阿密、纽约市的曼哈顿和孟加拉国。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途径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人为改变下垫面性质,如破坏原生的植被使反射率、粗糙度等发生变化;二是人为改变某些大气成分,如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等;三是人为热的释放,人类消耗的各种能源,像火炉一样使大气增暖。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在经历了150多年的工业化、砍伐森林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长到了一个300万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随之增加。湿地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湿地公约》各缔约国认识到湿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确定了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湿地,尤其是泥炭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措施,以更好地借助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力量,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个人简介:
陈克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197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分配至原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工作,先后任处长、副司长,分管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6年受原国家林业部委派到湿地国际工作,负责湿地国际在东北亚地区的工作并主持中国办事处工作。主持编辑出版《中国自然保护区》(执行编辑)、《中国湿地植被》(副主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指南》(主编)、《社区参与湿地管理》(主编)、《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主编)、《湿地经济效益评价》(主编)、《地球之肾》(主编)、《中国湿地百科全书》(主编)、《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指南》等书,发表“湿地与水鸟”“气候变化与湿地”、“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等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