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组织学生观看“疫情下的心理调节”主题线上讲座
为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5月15日晚,学院组织同学们观看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盈盈老师带来的“疫情下的心理调节”线上主题讲座,学院全体研究生、2020级同学和学院心理委员聆听讲座。
分享会伊始,王盈盈老师就疫情期间同学们所处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抛出了几个思考题,如在疫情期间,作为普通人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压力?如果自己或者家人被隔离,该如何调试自己帮助家人等等。同学们反响热烈。随后,王老师结合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了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如何调节压力,并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身边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该怎么做。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疫情让大家收获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同学们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及事情。分享会的最后,王老师结合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了一些优秀的书籍和影片,如《刻意练习》《心流》《心灵奇遇》等,并建议同学们有时间时去阅读和观看。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学习了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情绪,知道了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未知的情况,进一步缓解了同学们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心理压力。(图/文 李思彤 陈亮锜)
部分同学的心得感悟:
疫情三年,我从高三到大二。切身感受了疫情前后的高中生活的区别,但还没有机会感受没有疫情的大学生活,而且略显悲观地认为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了。疫情让我能够与朋友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变得很少,但庆幸自己是一个能够独处的人,一种原来用来节约社交能量的方式,竟然在当下变成了一种优势。在疫情刚开始的那个寒假,虽然是高三每天都有很多网课,但我还是看了很多电影,也思考了很多问题,仅对于我自己来说,那段时间其实还不错。对于现在这种被局限在学校里的情况,空闲的时间也有在做在别人看来不一定有意义,但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发自内心来说,疫情这么久,我对生活是感到有一些迷茫的,但既然还没有找到让我坚定的意义,那就先让自己快乐吧。
——计算机205 张可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修养的青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的压力也要懂得正确的处理方法,尽可能把握好完成学习工作与保持良好心态之间的平衡。疫情给当前生活带来种种不便的同时,我们作为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工作的任务,作为一个个普通人我们也要尽可能满足自己日常的必要的需求以正确面对压力。也许每个人在压力与焦虑下都会有自己的烦恼,但不一定只能由自己承担,在校园里的环境下,和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交流,分担一些压力,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205 王沛俊
在疫情之下,我们更应该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认识到短暂出现负面情绪很正常,接纳这些情绪反应,不指责埋怨自己。出现心理压力时,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多进行正面思考,注入正能量,保持积极、理性、乐观的心情。充实个人生活,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疫情上,可以做一些感兴趣或者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
——计算机206 孙嘉琪
此次的疫情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通过主讲人王盈盈老师的疏导和讲解,使我收获颇多,不仅学到了很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面对消极的心理状态时,我们需要做到自我情绪调节,冷静思考,让自己可以乐观、积极地面对疫情下的生活,做到更好地适应压力,管理压力,让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2021级研究生郝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