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9年9月,依托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浙科发条[2010]197号)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协作单位,是专门从事城市湿地研究的开放型科研机构。
实验室建设目标是发展遥感科学、地理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湿地遥感为特色的新型卫星地学学科;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手段,通过多学科交叉,系统、全面和多角度、科学地研究全球变化和人为扰动影响下的湿地系统(尤其是城市湿地)生态过程,湿地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城市湿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发展城市湿地科学,保护浙江省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管理服务,为浙江省生态文明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区域社会和经济的规划和发展服务。
实验室主要由1、传感网与遥感;2、湿地生态与效应;3、城市湿地变化与区域发展三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目前有专职科研人员4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9人;拥有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哥伦比亚院士);浙江省特聘专家、钱江学者1人;其他省级人才3人;实验室具有高级职称者19人。
实验室成立以来,建设教学实践基地21个,培养硕士研究生143人;博士3人,其中2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携手合作,设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奖学金”2项;其他各类奖学金及实践服务、实践育人项目近40项;前后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200余场。
2019年8月,依托实验室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实验室实验与办公场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遥感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及遥感地面接收站,四旋翼无人机、无人船、多旋翼无人机遥感系统、成像光谱仪、高光谱成像仪、中红外光谱仪、野外便携式光谱仪、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集群等主要仪器和专业设备,设备总值3052.41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1300.03万元,并建有遥感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了以城市湿地为特色的多级、多层次、多角度平台和地面湿地遥感网立体监测体系。具备NOAA、MODIS、CHRPT 1B、风云等卫星数据的接收、采集、处理和展示、服务、野外实时在线观测的能力。
至2021年9月,科研立项200余项,总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30余项;出版专著15部;获省部级各类科技成果奖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1项;实现社会利税增长5000余万元,对外服务3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