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校友专访/阿布都赛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阿布都赛米毕业季留影
校友名片
姓名:阿布都赛米
毕业时间:2016年6月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目前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一中学
目前职位:教务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市级信息技术名师
通讯稿
前言
本次我们“校友寻访活动”的采访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阿布都赛米学长。在采访过程中,学长的言语中一直包含着对恩师的感谢,对母校的留恋,对大学时光的回忆,令人敬佩和感动。
与此同时,阿布学长作为一个已毕业的优秀学长和一位教师,留下了许多有关于学习的建议、方法,并且充分向我们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他对母校的回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这大学的四年时光。这四年时光是奋斗的时光,是令人铭记的时光。
阿布都赛米与孩子们在一起
校园变迁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距离毕业已经有四年时光,但是学长在讲到大学大学校园变迁时还是记忆犹新。
2012年,阿布学长来到杭州求学。在文一路校区,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产生了比较大的困难。对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应对。在杨学勇副书记、杨鹏飞辅导员的安排下,学长转到现在的下沙校区学习和生活。
在入校不久后,就迎来了抉择,选择医学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一开始学长倾向于医学专业。但是在国服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影响下,学长最后选择在国服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进行学习。
后来国服学院从下沙整体迁入仓前校区,学长也随学院来到新校区。
经历过三个校区的学习、生活,学长感慨到条件越来越好。就比如宿舍条件大为改善,由最初的一个寝室8人并且没有独立卫生间变为一个寝室4人独立卫浴。但是学长也在采访中这样教诲我们:“学校给我们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不是为了让我们享受,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
阿布都赛米在课堂上
恩师榜样收益终身
在大学四年求学生涯中,恩师的教学方式总会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在被问到“哪位老师、或者哪门课让您印象最为深刻”时,学长就肯定地回答:谢琪院长教授的信息技术教学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学长说,谢琪院长作为一位执行院长、一位教授非常忙,但这不会影响到他课程的质量。谢琪院长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地备课、上课,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总是会认真解答,对待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总是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启发式的方式教导学生。即使是现在,在学长的邮箱中依旧保存着发给谢琪院长的邮件和院长的回复。令人叹服的是,院长的回复往往比他的提问长的多,这一点足可以显示谢琪院长对待教学认真的态度。
同时在教学上谢琪院长对待新疆学生,并不会降低要求,而是一视同仁。更令人钦佩的是,院长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会以其更易理解的表述传授知识。
除此之外,学长还提到了其他老师同样令他印象深刻:
姚争为老师拥有独特的魅力,上课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行高效、有趣的教学,令人钦佩。
刘文浩老师作为班主任,尽职尽责,当学生遇到学习或者是生活上的问题,会负责任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张佳老师教学要求严格,她的学生对自我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诸彬老师擅长多媒体教学,他的课生动、形象,令学生印象深刻,
孙军梅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中能引发课堂讨论,进行更高效的教学,带队比赛总是能创造佳绩……
这些虽然老师在阿布学长的大学生涯中,负责教导不同的课程,但却从各个方面其展示了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老师:
① 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进行高效并且愉快的教学;
② 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色,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 对待既要一视同仁,严格治学,又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化教学。
阿布学长表示,他已经将这些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南,向成为这样的教师努力迈进。
团队合作、共同学习
无论是在学习或者是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团队合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和素质。一个能够进行有效合作的团队往往能够隐藏个体缺陷,积聚个体力量达到个体无法达到的效果,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往往也同时在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激发个体的潜能,弥补个体的不足,使个体更加快速地成长。
阿布学长的经历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在大一时,学长就进入了实验室,虽然基础比较差,但是并没有气馁。他选择“软件测试”作为突破口,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其他成员的互相学习中,积累经验,提升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并且风雨无阻。
努力终于在大二结出了胜利的果实。在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学长所在的团队荣获一等奖。
此外,学长曾进入校电视台学习、工作,在大三时任职负责人。在这段经历中,学长收获极大,不仅收获了制作视频、海报等技术,收获,还锻炼了在团队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表达能力。
事实上,在这两段经历中,包括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交流合作以及部分优秀同学的榜样作用对他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极大帮助。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人的一生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到了工作岗位中,学长也遇到过各种层次的挑战。在采访中学长就提到了这样的情况:在毕业后我一直为成为一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奋斗。通过努力有幸加入到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秘书工作室,成为了一名名师。去年我及其他工作室成员被受聘为专家讲师代表自治区教育科学院赴南疆四地州进行演讲和培训。可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我在演讲时记得当时在台下有数不清的听众,一旦我说错什么必然会引起很大的不良影响,压力很大。但是我依旧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受益良多。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努力、去实践。
启示录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机会非常多。不仅仅“进入名牌大学学习”或者“得到推优资格“是一次机会,有时“加入一个团队”,“得到别人的指点”也是一次机会。一个人需要懂得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机会,并且努力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使自己能够得到提升。
采访实录
Q:想必大学时光肯定有让你难以割舍的同学情。可以分享一件能够见证你们同学友情的事件吗?
A:我有一次在短学期时,中暑发烧了,头晕得什么劲都没有了,情急之下打电话给室友钟杨青送我去医院。当时他很忙,但是依旧很快就回来并送我去医院。一开始我饭吃不下,直到挂盐水挂到第三瓶,病情好转才稍微有点食欲。当时已经是深夜了,钟杨青跑了一个小时给我买了一碗羊肉泡馍。这只是其中一个故事。我为交到这样的朋友感到非常幸福。
Q: 您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生,针对学校本专业的教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A: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常符合我的预期,在我进入岗位时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了解到学院专业的方向能够与时俱进感到非常欣慰。不过我觉得师范专业实习时间长一点能够更好。
Q:您作为一名师范生肯定有实习的经历,对于实习的学生您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A:我当时实习是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与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认为实习是一个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的一个过渡期。我们可以结合前期所学的知识点去琢磨,我以后怎样去学、去发展、去和学生和其他老师交流。(文/汤伊杰 图/由受访者提供)